- 索 引 号:QZ00122-0700-2022-00207
- 发布机构:综合科
- 公文生成日期:2022-12-28
泉州市农业农村局(市委农办)
2022年工作总结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2022年12月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始终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落实中央和省、市委一号文件精神,围绕“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抓项目、促发展”系列部署,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业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全力以赴推进惠农政策落实、利农项目建设、富农产业发展,“三农”各项事业稳定向好发展。
一、2022年工作亮点成效
——粮食产量喜获新增长。全市已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31.37万亩,收获50.84万吨,粮食产量实现五连增。
——特色产业取得新进展。新增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一村一品”示范村2个。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乡村建设凸显新亮点。打造乡村振兴典型案例50个、精品示范线23条、整镇推进“五好”乡镇20个,整镇连片推进乡村建设做法在全国乡村建设培训会上做经验介绍,入选培训教材。
——改革治理实现新突破。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全域应用,推行“银农直联”无现金结算方式,全市新增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村8个,南安灯光村入选第四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全省唯一。
二、2022年主要工作做法
(一)守好粮食安全底线,重要农产品实现稳产保供。压紧压实粮安责任,推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九条措施落实。加强粮食生产“五新”技术示范推广,新增建成高标农田20.02万亩,农田连片整治立项3.7万亩。完成撂荒地复耕10668亩、复耕山垅田种粮2790亩、新建种质资源库4个。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生猪存栏89.74万头、肉蛋奶总产量超25.46万吨,同步增长3.67%、8.47%。新增设施大棚2707亩,蔬菜产量达108万吨。持续开展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和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整治行动。
(二)突出造血帮扶举措,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运用“1338”监测机制,累计完成疑似对象走访核查19615户次,受理核实“一键报贫”2126件,2户(5人)突发性困难户纳入重点监测对象,全市未发生返贫致贫现象。突出造血式帮扶,依托就业扶贫数据库积极开展就业帮促,完成脱贫户稳定务工就业1.63万人。深化消费兜底帮扶,健全脱贫户农产品销售消费兜底网络建设,帮助987户脱贫户销售农产品521.85万元。落实对口协作任务,筹集拨付项目资金1.99亿元做好闽宁协作,完成援建项目97项。落实省内山海协作拨付对口帮扶资金1.24亿元。
(三)聚焦产业集聚融合,特色现代农业质效提级。开展“项目攻坚2022”活动,实施现代农业重点项目142个,完成年度投资50.8亿元。策划生成招商项目100个,签约项目20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8个。实施特色现代农业“4222”高质量工程,加快全市15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持续做大做强茶叶、水果等7个优势特色产业。新创建“一村一品”示范镇村国家级2个、省级12个、市级40个。推进泉台农业发展,出台促进泉台农业融合发展十条措施,全年共引进台湾品种83个、新批农业台资企业14家,合同利用台资857.6万美元,成功举办第十五届海峡两岸(泉州)农产品采购订货会。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开展泉州市美丽田园·农业公园试点创建。新增省级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中心22个,评定市级知名农业品牌21个,全市休闲农业点超300个,安溪铁观音文化系统入选联合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四)深化试点示范创建,宜居宜业乡村建设提速。加快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村建设品质提升重点任务,今年来全市5大类24项年度重点建设任务已完成投资49.81亿元,投资完成率129.11%。开展“五个美丽”创建,全省乡村“五个美丽”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持续打造典型案例,评选50个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按时序推进46条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线创建,新增6条市级精品示范线。创新整镇推进模式,分季度对三种类型30个创建乡镇进行晾晒考评,评选20个“五好”乡镇。该做法得到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的肯定,并在全国乡村建设培训班上做经验介绍。
(五)加快农村改革创新,和谐乡村治理效能提档。落实重点改革任务,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指导晋江市制定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有偿退出等政策文件。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市共成立2394个股份经济合作社并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工作。开展“三资”监管点题整治,完成问题整改1453件。进一步拓展“三资”管理平台应用,全面推行“银农直联”。推广乡村治理新模式,全市推广应用积分制行政村305个、清单制试点村151个。推进农村普法“12345”模式,在全省首创设立“农业普法超市”。创建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15个,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190个。
(六)坚持新发展理念,资源要素保障能力提高。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化工程,年度入选国家级生态农场3家、省级生态农场1家。推广省“乡村振兴贷”,累计放款超4.1亿元,居全省前列。推进“数字农田”平台建设,新建10个、升级改造5个数字农业示范基地。新建14个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创建7家上规模 “五有”农机服务组织。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和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组织参加全国、全省2022 年农业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包揽全省疫病防治员赛项前三名,获得全省动物检疫检验员赛项第二名,全省家畜繁殖员赛项第一、二、四名的好成绩。入选全国农技推广贡献奖2人。在农资、动物卫生、农产品质量、农业机械等领域深入开展各类专项治理,全市立案查处各类案件398件,与公安协同协作13件(次),捣毁私屠滥宰窝点16个。
(七)坚持严管厚爱并施,打造忠诚担当干部队伍。把基层一线磨砺作为推动干部综合能力提升的主战场,“313疫情”期间,先后派出113名干部参与东美社区和东梅社区柯厝自然村参与一线防控工作,17名干部志愿进入封控区,对疫情防控表现突出的干部10人晋升职级,选人用人导向更加鲜明务实。注重培养优秀年轻干部,今年来共动议调整干部29人,推荐的5名优秀年轻干部人选平均年龄41岁,干部队伍老中青结合、梯次配备的结构初步形成。高标准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深入贯彻落实“三提三效”,累计组织专题学习8次,专题党课5次,观看警示教育片7场次,先后获全市“喜迎二十大”机关党建新成就视频优秀作品奖、全市征文二等奖、乒乓球团体第三名等,持续营造勇于担当、争当先锋的、充满活力的干事创业氛围。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围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时代新要求,坚决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按照“守底线、攻重点、创特色、树品牌”的工作要求,突出守牢粮食安全、防止返贫、耕地保护底线,聚焦农业经济增长、乡村产业融合、和美乡村建设、农村改革创新、善治乡村构建等重点,实施十大重点工程,力争打造一批特色农业品牌和乡村振兴精品案例,全力推动乡村产业质效提升、和美乡村宜居宜业、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奋力开创泉州“三农”工作新局面。
(一)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夯实“三农”压舱石。紧盯粮食生产“双保”任务,大力推进耕地质量提升、种粮新技术推广、撂荒和“大棚房”整治等,完善鼓励粮食生产机制;加快推动种业振兴、种植业扩产、养殖业升级,强化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二)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推动农民增收致富。坚持动态监测防返贫机制,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做实就业和产业等造血式帮扶举措。综合举措加快农民工资性、经营性、转移性、财产性收入等多渠道增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三)实施产业振兴行动,加快农业强国建设。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平台升级、农产品加工、农业品牌打造、新型主体培育等乡村产业融合发展重点项目建设,着力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统筹技术强农、机械强农、数字强农、绿色强农、泉台融合等综合举措,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统筹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品质提升等三大行动,加快补齐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深化“五个美丽”创建,实施试点村“梯度提档”、示范线“增量提质”、整镇推进“五好培育”等三大示范工程,打造更加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
(五)加快改革治理创新,激发全面振兴内生动力。深化农村承包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等改革,用好盘活利用低效用地政策,积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鼓励引导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积极组织开展农业技能竞赛、农村创业创新大赛等,培育一批农村实用人才、产业振兴带头人和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大力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等创新治理方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