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0122-0700-2022-00022
    • 发布机构:泉州市农业农村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2-03-01
    泉州市农业农村工作2021年总结和2022年计划
    时间:2022-03-01 15:34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农业农村系统理清思路、攻坚克难、扎实工作,推进“十四五”农业农村工作取得良好开局,全市农业农村呈现稳中有进态势。

      一、紧扣“全面振兴”,农业农村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2021年是新征程开启、“十四五”开局,也是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预计同比增长3.5%,各项工作实现年初既定目标。

      (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①全力以赴抓生产。强化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制度,年初开展“质量兴农促春耕”活动,全面加强14.4万亩冬种春收粮食田管,年中完成水稻播种面积过半,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30.4万亩、产量50.4万吨,实现总产、亩产“双达标”。②持之以恒推项目。建立水稻、甘薯、玉米等粮食作物100亩以上核心示范片16个,完成种植秋冬种马铃薯2847.64亩。完成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面积22.09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2.07万亩。③统筹利用撂荒地。制定《泉州市统筹利用撂荒地工作方案》(泉农综〔2021〕32号)等,安排专项资金180万元补助规模流转(20亩以上)抛(撂)荒山垅田地复耕种粮,每亩补贴1200元,全市完成复耕种粮1610.8亩,累计完成撂荒地统筹利用复耕19348亩。

      (二)农产品稳产保供进一步加强。①产量比增。生猪、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肉蛋奶等重要农品产量实现增长,全年生猪存栏88.38万头、出栏157.1万头,蔬菜产量104.25万吨,水果产量16万吨,毛茶产量9.28万吨,食用菌产量13.95万吨,肉蛋奶总产量26.29万吨,主要农产品量足质优,质量安全合格率达98.9%。②结构调优。落实春季蔬菜种植面积24.15万亩,建立46个高优蔬菜秋冬种示范基地,建成设施大棚1700亩。组织实施11家生态茶果园示范基地建设,全市建设生态茶园61万亩,生态茶园比率达77.6%。新植名优水果7000亩,水果全产业链产值比增8.5%。③转型提速。平稳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11家新(改、扩)建猪场目前已完成投资3.4亿元,完成计划投资44.2%,已累计新增生猪存栏3.5万头。3家设施蛋鸡场累计完成投资1亿。永春隆兴开展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

      (三)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进一步壮大。①推进集聚发展。实施特色现代农业“4222”工程,获得国家级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2个、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2个,入选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3个,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29家。提升5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3个市级农业产业强镇,108个市级“一村一品”专业村。②扩大有效投资。建立健全项目储备库,全年建设现代农业项目148个、新增投资45亿元以上,实施加工转化项目55个、农产品初加工中心25个。③培育休闲融合。新增1条全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1条省级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培育1个全国美丽休闲乡村、5个省级美丽休闲乡村和休闲农业示范点。加强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动态监管,组织永春县申报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④提升双创水平。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1120名,组织参加全省第五届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洪良彬获评第四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组织申报全国农村创业创新示范园区、孵化实训基地。

      (四)农业科技创新进一步夯实。①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全年共选派农业专家158名,对口帮扶103个行政村、617个经营主体,建立63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推广应用农业“五新”技术142项,示范带动人数17561人,科技示范推广面积18322亩,建立了一批“田间学校”和“科技小院”。全市有7人11个村入选全省2020年度“最美农业专家”和“农业科技示范村”。②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共育成4个新品种,获得专利授权18项。建立水稻、甘薯、花生等作物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共20个。实施新一轮种业“五新”工程,设施农业发展到7万亩,新增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3个、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5个。③开展耕地绿色保护工程。全市示范推广绿肥种植30.2万亩,有机肥184.05万亩,实施稻田还田40.2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363.38万亩。完成绿色防控234.78万亩次,统防统治推广159.51万亩次。推进培肥改土技术示范片和市级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建设。

      (五)乡村建设品质进一步提升。①扎实开展农村建设品质提升行动。居住、交通、水环境、风貌、管理、样板工程品质提升等年度全市6大类19项年度重点建设任务完成投资35.88亿元。整治既有裸房已开工34285栋,其中已完工28337栋。新建改造乡镇污水管网215公里,新改建农村供水管网633.9公里,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全力推进。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278公里,改造农村客运公交路线2条。②深化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建设。扎实315个省市县试点村、23条示范线建设,评选第一批20个成效显著村和30个实绩突出村以及6条精品示范线。坚持“以评争先、以奖促建”,引导315个省市县试点村分步提级晋档。通过示范线“拉练比拼”活动,督促指导46条示范线围绕“三有一壮”、“三无一改”加大创建提升力度。③深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拓展优化“三清一改”内容,由“清脏”向“治乱”拓展,由村庄面上清洁向屋内庭院、村庄周边拓展。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30.9万人次。81个村庄开展乡村绿化提升,55个村庄开展乡村公园建设,创建40个省级森林村庄,680户获评省级美丽庭院示范户,确认初级版绿盈乡村303个。

      (六)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市县两级乡村振兴工作机构全部建立挂牌,全市建档立卡脱贫户9908户29000人,脱贫状况总体稳定。①畅通信息渠道。建立“一键报贫”、“‘1338’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等机制,全市共受理申请“一键报贫”4037件,完成审核4031件,正在核查6件,已有4户(12人)突发严重困难户纳入重点监测对象。②持续补贴扶助。下达2000万元用于应急救助和扶持低收入户发展产业增收。安南永德共107家挂钩帮扶企业帮助1358户脱贫户兜底销售农产品775万元。③增强造血能力。累计投入9950万元用于补助331个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项目、村财创收项目等项目,带动低收入户2431户,住房改善提升补助528户。④加强山海协作。拨付1.21亿元帮扶8个对口帮扶县,党政主要领导已完成互访任务;引进至少2家企业入驻共建园区。

      (七)农村改革乡村治理进一步拓展。①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行村集体“三资”平台化管理,在洛江开展“银农直联”试点。有序推进农村宅基地管理与改革,农村宅基地“一站式”规范审批窗口覆盖率达100%。结合综合行政执法体制和“放管服”改革,积极推动执法力量向基层农村宅基地一线下沉。探索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实现路径,农垦产业健康转型发展,农业农村法治建设取得新成效。②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探索乡村“三治”融合的治理体制机制,积极打造党建引领型、乡贤带动型、文化传导型的乡村德治模式,推动监管模式创新型,开展“善治乡村”创建,建立评价体系。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全市31个镇、村实行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8个村入选全国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③锻造人才队伍主力军。实施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和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共培训高素质农民2.53万人次,评选市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25名,遴选高素质农民培育培训基地12家、实训基地20家。

      二、围绕“国之大者”,谋划推动2022年农业农村工作

      2022年全市农业农村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会议精神,按照省、市部署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返贫两条底线,持续抓好保供、衔接、产业、建设、改革、支撑重点任务,奋力开创泉州“三农”工作新局面。

      (一) 突出固基提质,着力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①确保“米袋子”生产面积产量。扎实抓好水稻功能区建设,严格保护耕地,坚决遏制“非粮化”,严格禁止“非农化”,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30万亩,产量49.9万吨。新建设高标准农田9万亩,完成抛(撂)荒山垅田复耕种粮面积1500亩,新建或改扩建农作物种质资源库4家,对粮食生产工作成效显著乡村进行奖励。②“菜篮子”产品丰富价稳。重点支持新建存栏5000头以上现代化养猪场,确保全年年末生猪存栏86万头,出栏155万头。新建1-2个存栏20万羽以上规模的设施蛋鸡养殖基地、5万羽设施永春白番鸭和10万只(头)肉鹅、黑兔、黑山羊等一批特色生态规模养殖项目。新建蔬菜设施大棚千亩以上,生态茶果园标准化建设10家左右。对一定规模中草药种植企业进行扶持,发展中草药产业。③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真落实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与一品一码追溯制度并行,严格实行源头赋码、入市验码、凭证销售,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11700批次,总体合格率达99%以上。

      (二)突出全面振兴,着力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①强化动态监测帮扶。全面落实“1338”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大产业帮扶力度,推动联农带农项目,用好财政衔接资金,持续深化激励性扶贫机制、对口帮扶制度。2022年计划实施项目400个以上,投资规模超3亿元,实施产业帮扶1000户,投入1亿元以上做好对口帮扶。②发挥试点示范效应。建设省市县三级315个试点村,逐年逐个升级晋档。争取省级特色乡镇、试点村、实绩突出村全年项目超千个,完成投资超十亿。③高效启动整镇推进。对照“五好”目标任务,落实五大具体抓手,分阶段分类型梯次推进,探索金融精准助力乡村振兴模式,首批重点培育21个“五好”试点乡镇。

      (三)突出高质高效,着力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发展。①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平台建设。深入实施“4222”产业工程,聚焦茶叶、蔬菜、畜禽、水产等4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抓好2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新创建3个主导产业产值超过2亿元的市级农业产业强镇,培育2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建设现代农业项目100个、新增投资50亿元以上,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②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培育5个市级数字农业示范基地,10个以上省级物联网示范基地,1个省级智慧园。打造2条省级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培育5个省级美丽休闲乡村和休闲农业示范点,促进休闲农业提档升级。持续开展“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作,推动县域形成1条以上产销一体化农产品电商供应链。③推进品牌农业建设。加快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创建,新增“三品一标”产品20个,争创农业农村部名优特新农产品、福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福建名牌农产品。④推进泉台农业对接合作。持续推进“两园一中心”建设。组织台湾农业技术交流推广中心和惠安县农民创业园开展对台农业交流活动3-5次。举办泉台茶产业交流对接会、农产品采购订货会,加快泉台农业融合。

      (四)突出宜居宜业,着力提升乡村建设品质。①统筹推进乡村建设系列行动。按照乡村建设行动“1+6+2”部署要求,结合农村建设品质提升行动,重点围绕居住品质、交通品质、水环境品质、风貌品质、管理品质和样板工程等六大品质,策划一批高质量、高标准项目,进一步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档升级,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②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任务,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质升级,计划新建改造农村户厕5177户、农村公厕110座;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市场化运营管理;累计完成全市75%以上应编村庄规划编制,创建50个“无裸房村”、“农村整治示范村”。③试点启动美丽田园示范创建。以高铁、高速和重要通道沿线、景点景区周边、省级国家级的美丽休闲乡村、休闲农业示范点为重点区域,选择土地连片流转、基础设施好、主体积极性高的区域,创建5个面积300亩以上的集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生态涵养、面源污染整治和田园生态景观为一体的美丽农田示范区。

      (五)突出改革创新,着力深化农村改革乡村治理。①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制和家庭承包经营基础性地位不动摇,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加强农村承包地服务管理。推动县(区、市)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考核评价制度。②推进农村重点领域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指导晋江市改革试点。进一步拓展“三资”管理平台应用,全面推广“银农直联”。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模式,盘活集体资源、资产,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0万元全覆盖。③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市级发展合作示范社40个,市级家庭农场30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0个,“十佳”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各10个。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计划完成3万亩以上,服务小农户1万户以上。④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制”。推广乡村治理创新性典型案例经验,在全市30个行政村中推广应用“积分制”管理,选择120个村(居)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清查工作。

      (六)突出科技支撑,着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①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服务。督促指导项目县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确保主推技术到位率95%以上。持续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千万行动”,继续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农技推广人才补充计划。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②提升机械化设施化生产水平。新建10个主要农作物示范基地或旱地作物基地,10个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基地,重点推广新机具新技术。高质量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③推广绿色农业发展方式。建立市级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片10个以上,力争全市绿色防控推广面积200万亩次以上。开展统防统治示范推广工作,农药和化肥使用量比2021年减少2%。督促做好安溪、德化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④抓好农产品安全生产。全面排查农机、饲料、沼气、农药、屠宰、农事休闲等行业领域风险,确保全市农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完善农业防灾减灾预案,加强防灾指导,提高极端灾害性天气应对能力,最大程度减少农业生产因灾损失。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