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 第1066号建议的答复
2024-05-22 浏览量:
  

 

泉农函〔2024101

                             答复类型:A类

 

 

 

詹文章3位代表:

您们提出的《关于出台政策性措施支持安溪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第1066号收悉,市委、市政府历年来高度重视我市茶产业发展,2024年4月15日,市政府出台《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三茶”统筹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泉政办规[2024]2号),将建设生态茶园,保障茶叶质量安全列入重点任务,推动全市茶产业创新转型升级,带动安溪县乡村振兴现答复如下:

一、开展生态茶园建设,促进茶园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021年来,泉州市农业农村局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扶持生态标准化茶果园项目建设,全域生态、茶园小生态、土壤微生态和绿色防控等四个维度推进茶园生态建设,围绕改善提升茶园生态环境、配套排蓄喷滴灌设施、建设茶园主干道支路、安装茶树病虫害物理防控设施,提档升级茶园标准化管理水平,


同时集成推广茶叶“五新”,截止2023年底全市累计建设生态茶园24.9万亩示范带动建设40.09生态茶园,全市生态茶园占比82.6%,茶园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安溪县也整合300万元发展绿色茶园和奖补茶叶质量安全检测。

二、开展全域生态建设,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安溪县深入践行“两山”理论,为茶产业上好“绿水、青山、蓝天、白云”的生态底色。一是坚持生态优先。创新推行“山河共治”,实施茶山生态提升工程,构建山、水、林、草、茶和谐共生的生态栽培模式。二是坚持绿色发展。在全省率先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去化学农药化等“减量化”行动;综合运用声、光、电、生物干扰技术,创立全国首个生物信息对抗与智能虫害防治系统;实施茶叶绿色防控全程托管、统防统治。在全省率先开展财政补贴型茶叶种植保险工作,对全县茶园进行统一投保,增强茶叶种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坚持基地联控。全县957家茶叶专业合作社,584家家庭农场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家庭农场、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58%农户加入合作社或进入企业务工,茶园质量联控比例达48%以上。四是坚持数字赋能。依托“安溪铁观音”1号、2号卫星,探索运用空天遥感技术,助力数字茶园建设,推动“茶园布控气象监测设备+可视化管理系统+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茶园虫情测报系统”的智慧茶园支撑体系及植保无人机、农业机器狗等新装备在茶园生产管理的应用。五是坚持质量严管。在全国率先创立县域农资监管与物流追踪平台,实现农资购买、使用精准定位以及信息化、数据化监管,构建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体系。县财政对通过“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茶叶气候品质认证优级”给予奖励。

三、开展多项政策支持,扶持助推安溪乡村振兴

一是加快茶叶加工设备升级。通过省级茶叶加工机械设备升级改造项目,加大技术创新,在安溪累计建成17条乌龙茶标准化、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加工装备实现茶叶高产、优质、安全、低耗突破了乌龙茶生产看天吃饭的瓶颈,大大降低人工成本和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茶农效益扶持提升茶叶物联网植保无人机、无人驾驶农机、农业机器人等新装备,对茶园生产管理进行数字化改造。安溪县设立300万元茶叶产业化扶持资金,补助茶叶清洁化、连续化、智能化生产线。二是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引导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茶叶分园区、国家茶叶质量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乌龙茶质量与安全控制企业重点实验室等茶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功能提升,组织培育15家茶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开展茶叶成分模块化同步提取、健康产品开发、金花佛手紧压茶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智能化茶叶揉捻设施研发与产业化等科技项目,打造茶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将安溪茶文化列入六大特色文旅产业集群,持续优化提升安溪茶文化旅游节等县域特色节庆品牌。泉州市依托茶园自然风光、茶叶加工作坊、茶叶制作体验、茶文化特色,建成一批集生产加工、采制体验、文化传播、旅游观光、品牌营销、形象展示为一体的茶叶庄园,禾山铁观音文化园、云岭、国心绿谷、添寿福地、清净桃园等22家集生产加工、采摘体验、休闲观光、营销科研为一体的茶叶综合开发体,实现茶叶与旅游、文化、健康、养老、金融等结合,每年吸引120万人次以上的“铁粉”莅临安溪体验消费,旅游收入超12亿元,茶业向二、三产业拓展延伸,茶叶附加值逐年增加。四是产业链条由“一叶”向“大业”加速转变。安溪县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突出规模生产、加工转化、科技集成、三产融合、要素聚集和品牌营销,致力补短板、求创新、促转型、惠民生,建设经验成为全国典型。产业园有力地撬动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茶配套、茶包装、茶文化、茶旅游等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大产业格局进一步形成。

四. 整合特色产业资源,创建乡村振兴典型

安溪县利用铁观音特色产业,打造6条以茶园、茶庄园为主题的乡村振兴示范线等,形成城厢、湖头、祥华、虎邱、尚卿等5个特色产业镇。市农业农村局倾斜支持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创建,市级财政每年统筹安排1180万元专项资金,对乡村振兴示范线上的非省级试点村,每村给予20万元的专项资金补助。对整镇推进创建试点乡镇,市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3165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进行扶持,对创建成效显著的乡镇,分类分档给予财政资金奖补,创建乡村振兴典型给予奖补。

今后,我市将按代表提出的建议,统筹推进“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做强茶产业,加大力度支持安溪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推进我市乡村全面振兴

领导署名甘建安

  高俊杰

联系电话:22398931

 

     泉州市农业农村

       2024521

(此件主动公开)

 

 

 

 

 

 

 

 

 

 

抄送: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人大常委会农工

政府督查室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