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重要指示,以“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壮大社会化科技服务力量,支持社会化农业科技服务力量承担可量化、易监管的农技服务”为出发点,积极探索创新数字管理模式,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高效实现合同网签化,联合省农信联社泉州办事处开发上线手机端和电脑端“泉州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服务平台”),力促安溪、永春等5个重点粮食生产大县农业社会化服务提质增效。
一、合同线上化,立体式改造农业生产“流程链”。针对农业社会化服务全流程,以线上化改造、实现“合同网签”为核心,打通“第三产业理念-第二产业技术-第一产业生产”服务链条。一是以线上化登记打通服务难点。组织全市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在“服务平台”完成线上登记,目前已收录45家服务主体基本信息及主要服务区域、服务作物、服务环节,并对其历史服务信息形成可查询、清单式记录,有效消除服务主体与服务对象信息差。二是以线上化签约打通服务堵点。服务主体在“服务平台”录入合同基本信息后,即可生成一份规范化、统一化的待签约合同,并在修改相关信息后一键生成签约二维码,合作农户仅需通过移动终端扫描签约二维码按提示操作便能完成合同签约,全面提升农户接受农业社会化服务体验,目前全市已完成服务主体线上合同签约监管1875条。三是以线上化结算打通服务痛点。依托银行系统进行结算资金统一代发,有效提升结算质量,节约办理时间,同时通过采用非现金结算方式,实现了资金走向全程留痕、操作全过程公开透明。
二、管理统一化,动态式保障农业生产“组织链”。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全流程组织管理机制,破解无法评估主体、无法实时监督、无法保障合约等实践难题。一是统一角色管理。在“服务平台”设置农户、服务主体、管理平台及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四类角色,明确各类角色功能与操作权限,农有效划分业社会化服务中主要参与主体职责与权益。二是统一监督管理。以“服务平台”流程配置登记实现“承接主体申请、确定承接主体、签订托管合同、登记服务情况、申请补助资金、作业数量核查、补助资金结算”等7个步骤实时可查看,充分激活后台监管职能。三是统一反馈管理。通过“服务平台”一键式发送反评价馈短信等方式发起满意度调查,并收集服务对象反馈数据进行满意度统计,对社会化服务质量进行跟踪问效,进一步规范社会化服务主体、提升服务质效。
三、资源集约化,广角式撬动农业生产“产业链”。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以数字服务平台为突破点,探索推动资源整合提升,真正做到向农业生产管理经营要效益。一是集聚要素资源。在完成社会化服务组织线上登记基础上,进一步联结农业生产链各要素单元,探索完善农资信息、农技信息、农机信息登记及供需需求匹配模式机制。二是集聚科技资源。在实现管理平台后端嵌入OCR识别、CA加签、电子合同存储等服务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服务平台”信息模块,强化基础数据服务,同时逐步引入智能农机终端、定位系统、监控系统等技术,对地块作业轨迹与农机统一调配管理进一步优化升级。三是集聚金融资源。深化政银协作,力促资金结算服务与资金监管效率“双提升”,同时依据数据信息化建设基础,延伸金融服务精准匹配“耕、种、防、收”融资需求,促进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的有效对接和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三链”协同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