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农函〔2025〕10号
各县(市、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农业农村主管部门:
为提升我市种植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确保完成全年粮油生产和主要农业经济增长目标。现将《泉州市种植业高质量发展2025
年行动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抓好落实。
泉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2月24日
泉州市种植业高质量
发展2025年行动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牢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升种植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进种植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目标任务
全市种植业产值同比增长4.5%,力争增长5.0%以上(详见附件)。2025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30.6万亩(其中大豆1.56万亩)、粮食产量51.1万吨、油料播种面积23万亩的底线任务。重要农产品生产:蔬菜产量达122.9万吨,增长4.5%;茶叶毛茶产量达11.56万吨,增长5.0%;水果产量达21.17万吨,增长6.0%;食用菌产量达12.48万吨,增长6.0%;中药材新增大田种植面积1000亩,中药材大田种植面积5500亩以上,年产量达到550吨以上。
二、工作措施
全市种植业高质量发展,要以稳定粮食生产为基础,全面推进蔬果茶菌药等重要农产品提质增效。要加大粮食生产全链条扶持力度,全力抓好粮食生产重点区域粮食生产,推进旱稻及大豆种植,夯实粮食生产安全根基,促进粮食产能提升。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发展优势特色蔬菜、水果带动整个蔬菜及水果产业发展;加强生态茶果园建设,提高茶叶单产;发展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加大中药材种植扶持力度,全面提升种植业发展水平。
(一)粮油生产
1.提升粮油生产能力。制定粮食产能提升相关行动方案及扶持粮食生产政策措施,加大粮油生产能力培育。抓好全市114个粮食生产重点区域粮食生产,扎实推进粮食生产重点区域扩大水稻播种面积,提升粮食单产水平。全面建成16个水稻集中育秧设施,服务大田面积20000亩以上。
2.稳定粮油播种面积。及时分解下达粮食生产任务到县到乡到村;大力推广“粮-菜”轮作模式,积极发展双季稻、蔬菜大棚轮作种植单季稻和种植耐盐碱水稻8000亩以上,完成旱稻种植1.2万亩以上,规模种植马铃薯、大豆各3000亩以上(详见附件)。结合耕地认领活动,推动撂荒地复耕种粮,完成山垅田复耕种粮1000亩以上。
3.提升粮食单位产量。实施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行动,抓好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等“五良”融合发展。推广耐密、抗倒、宜机的优良品种,合理增加密度;推广精量播种机,配套北斗导航,提高播种质量;推广水肥一体、“一喷多促”等关键技术;聚焦稻谷、大豆等面积落实难度大的作物,突出扶持单产提升重点环节、关键技术,开展“五新”技术推广,建设粮食作物“五新”示范片15个以上,推广面积3000亩以上。
(二)重要农产品生产
1.蔬菜生产。一是发展优势特色蔬菜。沿海地区充分利用温光资源、地理优势,发展茄果类、根茎类等特色种植,在晋江市、南安市、惠安县等沿海地区稳定胡萝卜、萝卜、辣椒、生菜、西兰花等秋冬种面积,安溪县、永春县和德化县等山区积极发展淮山、生姜、茭白、韭菜等经济价值高的蔬菜种植,逐步形成规模化种植。二是发展现代设施蔬菜。加快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组织建设设施蔬菜大棚项目117个,建设面积3000亩以上,新增投资1.84亿元;发展反季节及高山蔬菜,提高蔬菜种植效益。三是推进蔬菜冷藏设施建设。依托产业强镇及产业园等建设,加大蔬菜冷藏保鲜库建设,主要是胡萝卜、辣椒、淮山、生姜、茭白等具有一定规模种植的品种,延长蔬菜保鲜期,为全国销售打好基础。
2.水果生产。一是引进名特优品种,优化果树品种结构。新植或改植换种、高接换种名特优水果3000亩,重点发展蓝莓、百香果、华柑4号(华农无核椪柑)、早熟梨、余柑等特色水果,力争水果产量增长6%以上。二是开展生态果园建设。加强果园水肥一体化、排蓄水系统、果园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果树开心型修剪、草生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品质提升关键技术,着重做好生态果园建设的整镇推进工作。三是开展2025年省现代农业(水果)产业技术体系工作。泉州综合试验站围绕水果绿色栽培开展一系列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建立柑橘等水果绿色栽培示范基地3个以上,示范面积300亩以上,辐射推广5000亩以上,示范基地优质果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3%以上。
3.茶叶生产。一是加快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实施“三茶”统筹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实施生态茶果园水土保持项目,计划建设20家生态茶果园基地,全市生态茶园占比提高到85%;二是推进茶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加大精深加工研究开发,引进茶产业新业态,推动全产业链发展,促进茶产业链产值超500亿元。三是加大茶产业品牌宣传力度。组织企业参加海峡两岸农订会、海峡两岸茶博会、北京“两展一节”等展销活动,加大品牌宣传,拓展销售渠道。
4.食用菌生产。一是实施现代设施食用菌项目。抓好2025年福建省现代菌业提升工程项目,督促列入储备项目企业永春绿丰、石狮裕庆加快项目建设,争取今年建成投产。二是推进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抓好石狮裕庆公司新增第二期日产能20吨建设进度,确保上半年达到日产能60吨。三是推进食用菌产业强镇建设。推进永春一都镇香菇产业全链条提档升级及码头镇食用菌菌包中心建设,发展名优特食用菌品种,带动食用菌产业发展。
5.中药材生产。一是摸清中药材产业情况,全市大田中药材种植面积4574.2亩,年产量2811.32吨;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11297亩,年产量4294.41吨,加强与统计部门沟通,做到应统尽统。二是实施大田中药材种植(初加工)项目。全市申报24个项目,新增种植面积1442亩,投资259万元。三是打造中药材产业园。南安市向阳乡着力构建以中药材为主导产业的农业产业强镇,建设中药材现代产业园,不断提升中药材加工水平,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链。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压实责任。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实施粮食生产激励政策,对照指标压实粮食安全责任,层层抓落实,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根据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要求,加强对种植业生产目标工作考核督查。
(二)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市本级将全面梳理出台扶持粮食生产政策措施,全面稳定粮油作物生产。积极推进设施种植业提档升级项目,促进种植业全面发展。各地要立足本地实际,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加大整合中央、省、市、县等各级财政资金力度,稳定粮食生产及发展特色产业,着力稳面积、提单产、优品质,推动种植业高质量发展。
(三)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各地要积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一线进行指导,靠前服务生产。组织调研协作攻关,研究、集成一批种植业高产优质增效技术模式,提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规范。加强业务指导和技能培训,提高基层农技干部专业技术水平,积极开展“五新”技术示范推广,解决群众在实施中的一些具体技术问题,切实提高种植户经济效益,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产品的稳定供给。
(四)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化行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增施有机肥,冬闲田种植绿肥,提倡秸秆还田等,提高耕地地力,化肥使用量减少2%。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控力度,主要是推广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物理防治和理化诱控等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提倡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及生物农药,农药使用量减少2%,生产绿色安全农产品。
附件:2025年农业(种植业)经济增长指导性目标及旱稻、大豆计划种植任务。
附件: 2025年农业(种植业)经济增长指导性目标
及旱稻、大豆计划种植任务
县(市、区) |
2025年农业产值增长指导性目标(%) |
旱稻种植任务(亩) |
规模大豆种植任务(亩) |
泉州 |
4.5-5.0 |
12000 |
3000 |
鲤城 |
1.0-1.5 |
0 |
0 |
丰泽 |
2.0-2.5 |
0 |
0 |
洛江 |
4.0-4.5 |
200 |
0 |
泉港 |
2.5-3.0 |
200 |
0 |
石狮 |
6.0-7.0 |
1000 |
0 |
晋江 |
4.0-4.5 |
4000 |
1500 |
南安 |
4.5-5.0 |
2000 |
500 |
惠安 |
3.5-4.0 |
3000 |
500 |
台商投资区 |
4.5-5.0 |
200 |
100 |
安溪 |
5.0-5.5 |
200 |
200 |
永春 |
5.0-5.5 |
1000 |
100 |
德化 |
5.0-5.5 |
200 |
100 |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