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0122-0700-2022-00027
    • 发布机构:泉州市农业农村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2-02-14
    泉州市农业农村局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
    时间:2022-03-07 11:01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全市农业农村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对“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省农业农村厅和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扎实推进,有关工作报告如下:

      一、奋力拼搏,农业农村工作迈进新发展阶段

      “十三五”以来,全市农业农村系统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各项重点任务改革发展,集中力量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短板两大重点任务,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这五年农业农村经济跃上新台阶。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超过400亿元,比“十二五”末增加近100亿元。特色现代农业加快建设,创建省级以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7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5个,蔬果、肉蛋奶等农产品绿色优质率大幅提高。乡村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十大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

      这五年农村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7%,收入增幅保持多年高于城镇居民。提前三年实现3.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人均纯收入达到1.7万元。提前两年实现18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退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平均达到22.7万元。“消薄倍增”行动全部消除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10万元的433个村,全市村均收入近30万元。

      这五年农业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扎实推进全市145个省级试点村、13个省级特色乡镇和4个省级重点县以及23条示范线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新建改造农村户厕5.2万户、农村公厕1489座;农村户厕无害化率达99.80%;乡村生活垃圾治理常态机制实现全覆盖;建设农村污水治理设施1865个,新建改造三格化粪池18万户;整治既有农房(裸房)33671栋。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改善,实现村村通水、通电、通硬化路、通客车和光纤4G网络、有线电视。

      这五年农业农村改革实现新突破。如期完成154.43万亩承包地确权到79.8万承包农户。全面完成2392个村居股份合作制改革。推动农村宅基地管理与改革,创建农村宅基地审批示范乡镇11个。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到1.1万家,新型职业农民超过2万名。组建1个综合执法支队和8个县级执法大队。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首创“1+11”培训模式,被列入中央政治局第39次集体学习案例,获“全国脱贫攻坚工作创新奖”。

      这五年党对农村工作领导再加强。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市县两级全部由党委书记兼任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推动中央、省上“三农”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出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完成作为具体抓手的19个专项行动任务,基本形成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政策体系。《福建省泉州市以试点村建设为抓手推进乡村振兴》被农业农村部作为典型经验推广。

      2020年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农业农村工作,第一时间成立农业农村系统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在全省率先出台农业复工复产“13条”等针对性政策措施,派出31名干部参与一线疫情防控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全市农业农村保持总体稳定、持续向好发展态势,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1.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起到“压舱石”作用。

      一是突出巩固提升,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年初出台应对疫情8条措施,全力减轻疫情影响。通过推送岗位信息、技能培训、购买物资、补助救助等措施,受疫情影响的2301名务工劳动力和289户种养户全部在3月15日前得到帮扶并返岗复产。年中出台《泉州市脱贫攻坚清弱项促提升行动方案》,实施住房挂牌“亮安全等级”工程,再次对所有建档立卡户住房安全大排查,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77户;全面开展建档立卡户水质检测,接入集中供水2500户,整改水量不足、水质不达标1473户;针对脱贫不稳定户、贫困线边缘户、独居贫困户开展监测帮扶,确保不漏“一户一人”。年底组织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调研督导,对项目库工作不够规范等6个方面25个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全面提升脱贫攻坚质量。

      二是突出稳产保供,有效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30.33万亩、总产49.83万吨;建成16.54万亩高标准农田,完成投资3.84亿元,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16万亩;主要农作物和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提高到63.2%、73%。推进17家规模猪场新(改、扩)建,新增生猪存栏4.47万头,生猪年末存栏87.3万头,出栏151.6万头。新增应急叶菜基地2644亩,春季蔬菜种植面积25.54万亩。新增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2个、省级优质标准化示范基地34个、省级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中心37个、“三品一标”38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30个。建立“农产品产销联盟”,开展5场“泉州乡村好货展”,开展“网络直播推介品牌农产品活动月”,农产品网络零售额72.5亿元。安溪县、永春县荣获全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

      三是突出扩大投资,推动农业产业增产增效。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7.88亿元,同比增长29%。统筹安排2600万元用于扶持乡村产业振兴项目,推动133个农业项目建设,带动社会投资3.4亿元。引导推动107家农业企业实施一批新建扩产和技改提升项目,完成投资15.2亿元,新增产值37.2亿元。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组织实施建设项目62个,完成投资18.18亿元;晋江市东石镇、德化县上涌镇入选2020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晋江市金井镇围头村入选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展示中心4个;惠安县台湾农民创业园完成项目建设21个,带动社会总投资达2亿多元。建立农业对外合作项目库,确定100个对外招商项目,投资总额达52.2亿元;新增台资农业项目数37个,新增投资额5830万元,推广示范面积达2.66万亩。

      四是突出绿色科技,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完成示范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畜禽粪便堆(沤)肥、沼肥、肥水等有机肥183.74万亩,实施稻田秸秆还田面积25.2万亩,推广豆科绿肥还田面积20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83.77万亩次,化肥使用量比上年减少2%以上。开展生态茶园建设,建成茶叶绿色生产示范基地64个,累计完成56.269万亩。实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228.68万亩次,统防统治168.47万亩次,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处置率90%以上,损失率控制5%内,农药使用量比上年减少3.87%。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秸秆综合利用率预计93.35%,农膜回收率达到89.5%。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类73900亩,严格管控类3500亩。

      五是突出强基促稳,加强农村改革管理水平。清产核资总单位数2518个,核实共有资产总计285.9亿元。晋江市围头村等17个村开展村民委员会事务和集体经济事务分离试点;泉港区、惠安县开展集体资产股份抵押、担保试点,探索股份有偿退出、继承的具体办法。德化县朱紫村、晋江市华洲村、泉港区惠屿村积极探索拓展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其中2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70%。1县1镇6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试点和示范村镇,省级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示范县1个,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15个,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144个。推荐晋江市继续列入全国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县,在永春县等地开展农村宅基地规范审批管理系统试点。重新梳理调整权责清单,调整权责事项270项。

      六是突出试点示范,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整合市级财政资金8.74亿元。完成145个省级试点村“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落实十大行动1031个项目,有效扩大投资达11.5亿元。出台《乡村振兴示范线创建的指导意见》,推进23条乡村振兴示范线带动115个,实施“十百千”工程和“三无一改”攻坚任务。出台《加快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的指导意见》,确定170个市县级试点村,省市县三级试点村规模达315个,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35个、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29个、乡村旅游特色村63个,实现133个乡镇全覆盖。对全市2055个行政村每月随机抽查300个以上的村庄和100段以上道路进行考评,实行以评代检、以奖代补。采取“3+1”挂钩帮扶方式,集中整治10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薄弱村,提升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

      2020年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的胜利完成,为“十三五”划上了圆满句号。当前农业农村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在粮食安全上,种粮比较效益持续下滑,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问题仍然突出;在产业发展上,加工环节仍然比较薄弱,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任务依然繁重;在农业农村改革上,农村建设用地等重点难点改革相对滞后;在农村建设发展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乡融合发展还有差距等。

      二、务实高效,做实做细做成2021年农业农村工作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总的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并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具有泉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聚焦脱贫有效衔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落实中央政策过渡期要求,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促进脱贫群众逐步走上共同富裕道路。 

      一要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行动。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重点监测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情况,及时将因病、因灾、因残、因学影响存在返贫致贫的对象,列为重点监测对象,单列管理,重点帮扶。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带动1500户以上帮扶对象增收创收。深化拓展消费帮扶,在安南永德进一步健全脱贫户农产品销售消费兜底网络。改善提升脱贫户住房条件500户以上。

      二要拓展脱贫村乡村振兴行动。把脱贫村作为乡村振兴培育重点,强化项目、资金、人才等支持力度。发展壮大区域性特色产业,扶持农产品生产、初加工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农产品销售流通等农业新业态项目40个以上。继续扶持第五轮全省整村推进帮扶村,实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项目96个,投资 9300万元,受益人口达5.5万人。完善欠发达镇村及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扶持60个以上基础设施或公共服务建设项目。继续攻坚低收入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扶持150个以上2020年村经营性收入低于20万元的低收入村集体创收项目。

      三要推进有效衔接落实行动。扎实推进工作衔接,完善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实行分层分类帮扶。扎实推进政策衔接,做好财政投入、金融服务等政策衔接,持续落实省内山海协作对口帮扶和经济欠发达老区苏区帮扶工作。扎实推进机构队伍衔接,保持总体稳定,发挥一线帮扶队伍作用。

      (二)聚焦粮食安全生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

      一要推进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生产行动。储备41万公斤抗灾备荒贮备种子,新建农作物新品种示范片20个以上,落实耕地地力综合补贴1.23亿元。培育2个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4%以上,推进山垅田复耕1500亩以上。建成17家新(改、扩)建较大规模养猪场并投入生产,推动5家存栏1万头以上大规模养猪场落地建设,新建2-3个存栏50万羽以上规模的蛋鸡设施养殖基地。集成建设5个生态标准茶果园乡镇,充分利用建成的6.9万亩设施大棚种植应返季蔬菜,新建百香果、柑桔示范基地3个,新植水果面积5000 亩,改造食用菌生产设施2家,新增产量2000吨。

      二要推进耕地建设和保护行动。加强59.8万亩水稻功能区建设,推进1500亩山垄田复耕增产。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已批复3.66万亩开工建设,加快已开工25.23万亩竣工验收,年度新增15万亩。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加强和改进建设占用地占补平衡管理。

      三要推进特色种业创新行动。建设南安市桃源石亭茶果场、梅占保护区、福建省茶树优质种质资源鼎山野生茶保护区、石狮市国家水禽品种资源基因库等4家农业种质资源库(场、区、圃)。省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市农科所完成保存种质资源674份。培育或引进1家以上商业化育种企业,1个以上新品种通过国家或省级品种审(认)定、登记,改扩建甘薯、淮山、花生、大豆、特色果蔬、香药植物等常规品种、无性繁殖材料繁育基地4个。建立优质水稻、甘薯、花生、马铃薯、蔬菜等农作物新品种示范推广项目20个以上,面积达3000亩以上。建设省级农作物品种试验站1个,确保全市良种覆盖率达到98.5%以上和农作物品种优质专用率达到86.5%以上。

      (三)聚焦乡村产业发展,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坚持全产业链发展路径,突出平台引领、品牌打造、融合发展,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提升特色现代农业质量和竞争力。

      一要开展产业平台构筑行动。推动“222”产业平台建设,重点抓好“4+3”个重点现代农业产业园、“6+3”个农业产业强镇、“69+30”个“一村一品”特色村建设(其中4、6、69为已创建数量,3、3、30为新增数量)。全年实施特色农业建设项目100个以上,包括20个农产品采后商品化加工处理中心,农业物联网示范点5个,新开工建设5家标准化、自动化屠宰场,扶持4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资扩产或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投资20亿元以上。

      二要开展品牌农业建设行动。推进安溪县绿色食品(茶叶)原料基地县建设。新建35个省级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0个以上。评选20个市级区域知名品牌或地理标志农产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精深加工,研发新产品100个左右。继持开展“泉州乡村好货展”活动。

      三要推动三产融合提升行动。推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等新型业态,实施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五百工程”。培育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0个,扶持休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0个,推介20家精品休闲农业景点,新增省级示范点和省级美丽休闲乡村各5个。引导做大10个农产品电商平台。办好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农产品采购订货会等展会。

      (四)聚焦乡村建设行动,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把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作为补上农村现代化短板的重要抓手,推动相关部门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抓总改善提升乡村面貌。

      一要推进村庄规划行动。有序推动“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优先完成约200个乡村振兴市县试点村及示范线上的村的编制工作。对暂未编制规划的村庄,严格按照县乡两级国土空间规划中确定的用途管制和建设管控要求进行建设。加大农村地区文化遗产遗迹、传统村落保护力度。

      二要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深化农村厕所革命,农村户厕无害化普及率全覆盖,旱厕全面消除;新建一批农村公厕。探索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机制,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各县(市、区)各1个乡镇全域落实垃圾分类机制;以县域为单位,将村庄保洁、垃圾转运、农村公厕管护等捆绑打包进行市场化运营管理。精准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实施58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整治既有农房2.5万栋,推进村庄杆线规整,新增乡村绿化500亩,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健全农村人居环境设施管护机制,保证长效稳定运行。

      三要推进串点连线成片行动。“点”上推动315个试点村策划生成1160个项目,计划投资14.5亿元;奖补推介筛选50个案例;评选30个市级以上实绩突出村。“线”上推进23条示范线实施“三无一改”工程和微景观改造;评选5条以上最美示范线;开展第二轮路演汇报活动,推动投资10亿元以上。“面”上谋划出台《乡村振兴整镇推进试点镇的指导意见》,在各县(市、区)筛选1-2个试点镇推动全域振兴,组织开展振兴成效大拉练大比拼活动。

      (五)聚焦乡村善治水平,厚植农业农村发展动能。用创新的理念、改革的办法破解“三农”发展难题,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一要推进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三年行动。实施基层党建强化、村民自治完善、乡村法治提升、乡村德治普及等“四个行动”。深入推进“强基促稳”,深化“乡风文明”示范创建专项行动,深化移风易俗活动,引导农民群众重视人居环境和公共卫生建设。加强科普宣传,传承闽南优秀农耕文化,办好农民丰收节。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在村级的延伸应用。

      二要推进深化农村改革行动。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土地承包到期再延长30年不变政策,加强对整村流转农户承包地的全过程监管。强化对租赁农地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租赁农地资格审查、项目审核和风险防范等制度。稳慎推进晋江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推动全市所有乡镇全部建立农村宅基地“一站式”审批窗口。深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研究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导则。开展农村集体产权权能拓展试点,在2个县(市、区)实行集体资产股份抵押、担保试点,探索开展股份有偿退出、继承的具体办法。组织20个村探索量化为集体成员持有股份和村民委员会事务和集体经济事务分离办法。

      三要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行动。促进家庭农场发展,新增500家以上,培育30家市级示范农场;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行动,新增市级以上示范社40家;强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引作用,新增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5家以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0家以上;开展农业社会化托管服务3万亩以上,服务小农户3千户以上。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育力度,落实“四免一补”的补助政策,新增中专学历以上高素质农民3500人。

      (六)聚焦农业生态文明,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进现代农业生态文明建设。

      一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升行动。落实化肥减量增效任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320万亩(次),推广绿肥种植还田20万亩,实施稻草秸秆还田25万亩,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化肥、农药使用量比2020年减少2%。加快建设“四个整县”推进项目,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落实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和“一品一码”追溯并行制度,落实6200批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任务,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8.6%以上。支持永春县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推进南安市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二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行动。加强柑橘、花生、水稻等3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和茶叶、果蔬、海洋生物等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培育多种模式星创天地,推动国家茶叶质量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芦柑品质创新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落实农机购置和作业补贴,2021年农作物和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65%、75%。支持各地高校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服务。加快农业信息化,发展智慧农业。

      (七)聚焦防范化解风险,保障农业农村生产安全。安全生产无小事,坚持底线思维,把安全生产理念贯穿农业生产全过程。

      一要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坚持预防在先、防范在前,毫不松懈抓好非洲猪瘟防控,全面完成年出栏200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进场入舍采样监测;推进2-3家重点动物疫病的区域净化和无非洲猪瘟小区建设,严防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推进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强化监测巡查、动物检疫、屠宰监管和应急管理,严防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施策,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预警预报,大力推进统防统治、绿色防控,努力降低病虫危害。

      二要加强农业安全生产监管。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严格落实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主体的主体责任。突出农机、饲料、沼气、农药、屠宰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持续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严防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三要加强农业防灾减灾。会同气象等部门强化监测预警预报,及时指导防御低温、冰雹、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完善应急预案,备足种子、消毒剂等救灾物资,最大程度减少农业生产因灾损失。

      三、创新创业,加强农业农村系统自身建设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必须适应新征程新阶段新任务要求,咬定青山不放松,强化历练增本领,脚踏实地加油干,推动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再上新水平。

      (一)练就过硬本领。坚持用大历史观看待“三农”问题,在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上保持头脑清醒,不能只算经济账、眼前账,还要多算政治账、长远账,做到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不折不扣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讲政治要求落实到农业农村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强主动学习的紧迫感,加强“三农”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着力在政策创设、工作落实、指导服务等方面想办法、求突破,创出新套路、推出新实招,努力成为“三农”工作的行家里手。  

      (二)创新工作机制。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增强创新意识,敢于打破惯性思维,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拓宽工作新思路。要创新工作方法,加快建立健全工作项目化管理机制和抓落实推进机制,常态化开展重要政策、重点工作、重大项目落实情况督导检查和调度通报,全面开展绩效管理年活动,强化绩效延伸管理考核,增强工作效能。要提升服务水平,加快“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行政审批“三集中”“双随机、一公开”,简化优化权力运行流程,大力推行“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办事清单,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三)落实责任担当。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鼓励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岗位,勇挑重担、攻坚克难,在乡村振兴实践中砥砺品质、增长才干。要压紧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确保目标任务落地落实。坚持问题导向,紧盯质量兴农、绿色发展、农村改革等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的重点问题,创新工作举措,持之以恒抓落实,争取月有所进、年有所成。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强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风险管控,进一步完善管人、管权、管事制度,做到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  

      时值岁末年初,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农业农村工作,全面落实冬春季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切实抓好当前各项重点工作,确保新一年“开门红”。一要抓好冬春农业生产。加强在田越冬作物田间管理,指导做好防寒防冻工作。加强设施蔬菜、食用菌、肉蛋奶等生产,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效保障节日农产品市场供应。二要抓好农业安全。加强冬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强化农业行业生产安全监管,坚决防止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重特大安全事故。三要抓好春耕备耕。及早组织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供应,加强农资监管,满足春耕生产需要。四要抓好困难群众慰问。组织开展多形式的送温暖、送爱心活动,帮助困难干部职工、困难农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五要抓好廉政建设。加强廉洁教育提醒,严格遵守纪律要求,严守春节“廉洁关”。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将致力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开创我市“三农”工作新局面,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作出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