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 第20231114号提案的答复
2023-07-19 浏览量:
         

 

                                        泉农函2023〕95号

答复类型:B类

 

 

刘征敏委员:

关于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建议》(20231114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决策部署,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为目标,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持续强化资金保障,健全完善后期管护,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2019年以来,我市共批复建设项目273个,总投资96073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58.81万亩。我市紧紧围绕“田、土、水、路、电、管”等方面,持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基础。今年6月30日,市政协与我局开展“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固守耕地保护红线”对口协商活动,黄世界副主席对我市高标准农田管理建设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科学规划布局

近年来,我市着力推进以农田为中心的农业资源整合,结合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撂荒地综合利用、山垅田复耕复垦、规模化经营流转和改善耕地生态等任务,重点推进高标准农田标准化建设、规模化流转、生态化改造、产业化发展,进一步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推动耕地质量提升,推进农业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着力建设宜机化、生态化、田园化、数字化的高标准示范农田。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安排在永久基本农田、农业生态型乡镇、原扶贫开发重点乡镇、“两高”主干道沿线和沿河流域进行整线域、整流域推进,积极支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和农民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建设高标准农田,重点打造有特色、有亮点、有效益、有规模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

二、加大政策支持

2019年机构改革后,我局与财政部门积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农田建设作为重点事项,加强财政资金保障力度。一是保障资金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由国家、省、市、县财政共同承担,列入政府预算,在省农业农村厅明确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国家和省级财政投资标准的基础上,市、县两级再予以配套亩均480元的补助资金,使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财政投入达到2400元。对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新增耕地每亩奖补1.5万元,并将新增耕地指标收益优先用于农田建设再投入。二是提高市级补助资金。2022年率先在全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提升工作出台了《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连片整治)行动计划》,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中安排4000万元,用于扶持原市级扶贫开发重点乡镇、农业生态型乡镇开展农田连片整治,在全省率先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提升项目今年4月,我局又与市粮安小组办公室、市财政局联合下文,对高标农田改造提升项目增加补充资金,原扶贫开发重点乡镇、农业型生态乡镇,在2400元/亩的基础上,最高追加1600元/亩给予补助扶持(达到4000元/亩);其他类型乡镇,在2400元/亩的基础上,最高追加600元/亩给予补助扶持(达到3000元/亩),打造真正的高标准农田升级版。我市农田连片整治经验分别在今年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视频会和省高标准农田“五化”建设现场培训会上作经验介绍,农田建设管理司《农田建设简报》今年第七期也予以转发。三是创新投融资模式。2023年3月,我局联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泉州市分行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农地建设的通知》,召开了“利用政策性金融资金,加快农田建设宣介培训会”,提出从系统谋划储备项目、科学设计融资路径、加快推动贷款落地、深化部门协调联动和强化监测指导服务5个方面,深化政银合作机制,大力推动政策性金融资金投入农田建设,有效运用市场手段破解农田建设资金筹措难题,扎实推动政策性金融优惠政策落地见效,提高农田建设亩均投入标准,力争一步建设到位,确实加强农田建设和耕地质量提升目前,南安市、安溪县、永春县已分别获农发行政策性新增授信农地贷10亿元 、8.5 亿元、7亿元。

三、加强项目建设管理

我市高度重视项目工程建设质量,按照建设规划和项目管理要求,规范开展项目前期准备、工程施工和监理、竣工验收、监督检查等工作。一是开展调度工作。建立常态化抓好任务进展月调度工作制度,把调度工作融入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储备、评审批复、招投标、开工、建设进度、资金拨付、竣工验收等项目管理各个环节中,按要求组织调度,及时分析研判。二是把好质量关卡严格落实建设质量管理办法,突出抓好材料进场关、施工关和监理关,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确保工程质量过硬、全面达标、群众满意。今年以来,市县两级农业农村部门对2019-2023年度批复立项的273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和省级农田建设主管部门多次安排领导带队、第三方机构对我市高标准农田已建、在建项目进行督导检查、明察暗访,均未发现严重问题。加强检查督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按每个项目不少于2 次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开展专项督查推进,运用混凝土强度回弹仪、卷尺、测距仪等工具,重点对项目区的田间道路、排灌渠、护岸等工程设施质量进行现场核查检测,并对内业资料进行核验,填写《项目质量问题清单》,督促加快项目实施进度,保证工程质量。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开展工程质量专项整治百日行动,我局在部、厅“五项整治内容”的基础上,联合市财政局、市纪委监委驻市农业农村局、驻财政局纪检监察组印发《通知》,将“资金使用管理”和“人员履职尽责纳入自查抽查整治范围,受到省农业农村厅肯定和表扬强化竣工验收。对已完工项目,按照有关程序,及时组织竣工验收,统一聘请第三方验收机构,开展工程质量强制检测,全面核查建设内容完成情况、工程质量情况、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等。对竣工验收不合格的项目,针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对竣工验收合格的项目,及时移交管护,发挥效益。

四、健全建后管护机制

农田建设“三分建,七分管”建后管护是确保工程设施长期发挥效益的关键一是落实管护责任。我市在全省率先制定印发加强农田建设工程管护的意见坚持“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原则,对每个竣工验收项目资产登记造册,及时移交村集体或使用经营主体,签订全统一格式的管护协议,实行有效的管护模式,落实管护责任。目前,我们正在试点探索成立镇级管护中心(永春县岵山镇),待时机成熟后准备全市推广。是财政资金管护2020-2022年共配套下达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及建后管护补助经费405万元,并采取奖补的方式撬动各县财政安排管护资金1745万元,落实财政投入保障。各县市区也积极创新常态长效管护办法。如南安市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纳入“网格化”管理,由专职网络员落实管护;泉港区由村级农民技术员负责日常巡查管护,区财政按农村五大员进行补贴是数字农田管护。2022年,我市筹措资金420万元,在全省率先打造“数字农田”系统该系统分电脑端、移动端,可以进行高标准项目的建前规划、项目管理、建后管护,市县工作动态监管,同时延伸进行耕地非粮化动态监测,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图统管、一网通办”,有效提升农田建设监管工作效率。县依托数字农田管理平台,形成多种功能,实现在线派单、移动核查、远程监管、处置闭环、汇总统计等数字化管护水平。今年5月30日,农业农村部农田司郭永田司长在讲评工程质量专项整治百日行动推进会上,点名表扬了我市“探索运用数字农田进行全程数字化闭环管理模式”做法。是引入保险管护将商业保险引入农田水利设施维修管护领域,引导县级建立农田管护保障机制,调动受益主体参与管护积极性。如永春县2021年开始率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将商业保险引入农田水利设施维修管护领域,由县农业农村局与县人保财险公司签订管护保险协议,为登记在册的867.749公里已衬砌水渠、710座拦水坝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统一投保财险,保障估值2亿元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为抵御自然灾害灾后重建解决资金需求,进一步提升农田水利设施建后管护水平。截止目前,已完成因自然灾害导致水利设施损毁理赔23.5万余元。

感谢您对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关注与支持,我们将继续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确实为提高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做出贡献

 

领导署名:杜富林 

联 系 人:饶东斌

联系电话:28953368

泉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75

(此件主动公开)

 

抄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