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20222248号提案的答复
2022-07-29 浏览量:
 泉农函〔202282

答复类型:A类

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20222248号提案的答复 

郭莹颖委员:

《从永续发展看泉州的乡村振兴》(20222248号)由我单位会同市生态环境局、文旅局、海洋与渔业局办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泉州实际,通过高位组织推动、健全政策体系、找准短板弱项、集成要素资源、打造典型样板、创新探索路径等,锲而不舍调产业、优环境、塑乡风、强治理、促增收,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全面有序推进。

一、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一是强化政策引领,出台《泉州市“十四五”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泉政办〔2021〕32号)《泉州市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4222”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泉委振兴办〔2021〕15号),坚持以“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为重点,加快实施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4222”工程。二是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强化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制度,年初开展“质量兴农促春耕”活动,全面加强14.4万亩冬种春收粮食田管,年中完成水稻播种面积过半,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30.4万亩、产量50.4万吨,实现总产、亩产“双达标”。建立水稻、甘薯、玉米等粮食作物100亩以上核心示范片16个,完成种植秋冬种马铃薯2847.64亩。完成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面积18.19万亩,推进土垄田复耕1500亩。三是抓好特色产业集群建设,聚焦茶叶、蔬菜、畜禽、水产等4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抓好2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新创建3个主导产业产值超过2亿元的市级农业产业强镇,培育2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建设现代农业项目100个、新增投资50亿元以上,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四是开展耕地绿色保护工程,全市示范推广绿肥种植30.2万亩,推广有机肥184.05万亩,实施稻田还田40.2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363.38万亩。完成绿色防控234.78万亩次,统防统治推广159.51万亩次。推进培肥改土技术示范片和市级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建设。

二、推进渔业产业发展。一是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科学规划布局,委托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编制《泉州市海水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提出到2030年渔业发展的目标和重点任务,推进水域滩涂水产养殖业快速、稳定和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生态效益。着手编制深远海养殖规划,探索深远海智能养殖,拓展海水养殖空间。印发《泉州市渔港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泉海渔〔2020〕61号),2020-2022年全市计划新(改、扩)建渔港12个,目前正在稳步实施。二是推进渔业产业转型升级。出台《泉州市海水养殖设施升级改造行动方案》(泉政办〔2021〕15号),启动海上养殖设施升级改造行动。集中改造传统养殖渔排10868口、贝藻类筏式养殖泡沫浮球20685亩,升级为环保塑料胶浮球,同步发展深水抗风浪养殖网箱。三是深入实施渔业品牌战略,2021年新增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6家,入选“十四五”期间泉州拟建设的农业产业强镇7个、“一村一品”27个。目前全市已发展地理标志11个,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20家(国家级4家),省级以上一村一品4个(国家级1个),省十大渔业品牌4个,省著名农产品(渔业)品牌4家。着力延伸渔业产业链条,创建渔业与旅游、休闲和文化等产业结合的省级“水乡渔村”22家。2021年泉州市休闲渔业产值3075.34万元,同比增长8.89%。四是推进绿色渔业乡村建设,完成水产养殖入海排放口摸排核实工作,信息均已录入“福建省养殖入海排放口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有序开展全市7家规模以上水产养殖主体尾水治理,2021年底前均已通过专家验收。强化渔业资源保护。实施增殖放流,2021年投入资金395.5万元,在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等主要海湾放流鲷科鱼苗、西施舌、绿鳍马面鲀、石斑鱼、日本对虾等海水苗种5.37亿尾(粒)。完成第一次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涉及鱼、虾、贝、两栖类等品种86个,其中包括绿盘鲍、黑棘倒刺鲃、棘胸蛙、大鲵等名特优品种。

三、推进乡村文化繁荣发展。一是加强乡村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全面推进4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电气线路套管敷设和安装智慧用电系统,消除乡村文物安全隐患。建立四级非遗名录体系,现有各级非遗项目628 个(其中国家级36个,省级128个,市级262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名录(名册)5个,南音荣膺文旅部“优秀保护实践案例”。建立四级传承人体系,现有各级代表性传承人1683人(其中国家级53人,省级204人,市级705人)。在全市累计征集、编辑300多条乡村特色文化故事;出版《泉州乡村文化记忆》《泉州歌诀杂录》。二是完善乡村公共文化设施。连续5年将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累计投入市级资金1200万元,建设市级示范点120个。2022年在全市实施“建设24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打造便民文化圈”为民办实事项目。逐步实施从市级到村级图书馆“通借通还”的总分馆制。全市建成250多家“百姓书房”,构建“15分钟阅读圈”,并逐步将“百姓书房”延伸至乡村,全市设在乡村的“百姓书房”共有80多家。三是培育乡村旅游精品。积极融入“全福游、有全福”旅游品牌建设,提升乡村旅游的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引导打造主题鲜明、功能完善、生态优美、宜游宜居的精品旅游村。策划推出15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注重乡村旅游宣传营销,将乡村旅游品牌纳入“海丝泉州”“全福游、有全福”营销体系,扩大泉州乡村品牌知名度。四是繁荣乡村文化活动。持续实施“万千百十”文化惠民工程,已举办“百姓大舞台”活动200多场,推动每个县(市、区)建有“百姓大舞台”固定展示点。组织全市各文艺院团开展公益性演出,以剧场定点演出和下基层演出相结合的方式,让百姓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近两年来完成戏曲下乡等公益性演出900多场。发展乡村数字文化,建成“泉州文化云”项目,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整合全市公共文化资源和数字文化资源,服务乡村群众。

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一是稳步实施三水共治,“一个中心,四个百”(泉州市生态保护与修复创新中心、百名人大代表巡河机制、百个河长办标准化试点、百座河长制主题公园、百幅解决源头问题流域地图)建设持续向好,完成投资18.3亿元建成清新流域样板工程31个;完成101个村农村饮水巩固提升项目,受益人口达9.5万元;全面整治水源地生态问题47个;新建农村饮用水卫生监测点555个,新建乡镇污水管网215公里,占年度计划的134%,无害化户厕普及率达99.96%,基本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实施农村供水巩固提升行动,加强农村供水保障,受益人口达4.6万人,占计划受益人口的153%。二是持续推进村庄绿化,实施乡村绿化提升项目村81个、乡村公园项目村55个,创建省级森林村庄40个,完成“四旁”绿化602亩;“百园千道”项目有序实施,持续推进惠安崇武海滨、晋江深沪湾等5个森林公园改造提升,建设森林步道38.5公里,乡村旅游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备;森林旅游业态初具规模,打造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乡(镇)2家、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4家、福建省森林康养小镇1家、森林康养基地2家。三是不断改善乡村风貌梳理应编村庄1012个,累计开展村庄规划编制636个,占年度任务指标的126%;完成全市10个全镇域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乡镇“6个有”建设,实现生活垃圾减量18476.2公斤;推进裸房整治工作,开工建设34285栋,开工率达137%;完工建设28337栋,完工率达113%;获评省级美丽庭院示范户680户,创建省级森林村庄40个,累计建成绿盈乡村1633个,占比达80%,农村风貌焕然一新,“永春县探索培育生态产品“三级市场”入选生态环境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第一批)》;安溪县感德镇槐川村生态茶园建设、永春县石鼓镇吾江村小流域治理等7个案例入选第一批、第二批省乡村生态振兴案例选编。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扎实抓好水稻功能区建设,严格保护耕地,坚决遏制“非粮化”,严格禁止“非农化”,支持新建现代化养猪场、设施蛋鸡养殖基地等,保障“菜篮子”产品丰富价稳。紧急引进和推广水产养殖新品种、新技术,扶持养殖企业提质增效;抓紧推进渔港建设三年行动;实施品牌战略,挖掘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打造一批规模化、现代化的养殖企业和产业龙头,提升产品附加值;充分利用“水乡渔村”等资源,孵化开发集餐饮、观光、旅宿、垂钓于一体的“渔旅结合”项目,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和延伸发展。持续实施乡村文化设施提升工程、乡村旅游精品培育工程、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工程、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等四大工程,提升乡村公共文化设施,丰富乡村文化供给,培育乡村旅游精品,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扎实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加强宣传引导群众树立环保意识,推进泉州永续发展。

 最后,非常感谢您对我市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在今后的工作中多提宝贵意见,继续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领导署名:施丽辉

联 系 人:颜硕丰

联系电话:22371639 

泉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7月25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