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20223061号提案的答复
2022-07-22 浏览量:

泉农函〔2022〕78号

答复类型:A类 

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20223061号提案的答复

林海云委员:

《关于打造IP品牌 赋能乡村振兴的几点建议(20223061号)由我单位会同市文旅局办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泉州实际,通过高位组织推动、健全政策体系、找准短板弱项、集成要素资源、打造典型样板、创新探索路径等,锲而不舍调产业、优环境、塑乡风、强治理、促增收,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全面有序推进。

一、推进特色产业发展。一是强化政策引领,出台《泉州市“十四五”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泉政办〔2021〕32号)、《泉州市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4222”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泉委振兴办〔2021〕15号),坚持以“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为重点,加快实施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4222”工程。二是打造特色品牌,开展乡村特色产业调查分析,指导乡村手工产业做精做细,打造“乡字号”“土字号”特色产业“金字招牌”。持续开展德化县三班镇龙阙村、龙浔镇英山村、春美乡,安溪县长坑镇山格村、尚卿乡,永春县东关镇外碧村、五里街镇、岵山镇、湖洋镇,晋江市金井镇围头村、金井镇南江村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监测工作;晋江市东石镇檗谷村、安溪县感德镇、永春县仙夹镇龙水村入选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安溪县尚卿乡、感德镇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晋江市金井镇围头村、金井镇南江村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三是抓好特色产业集群建设,聚焦茶叶、蔬菜、畜禽、水产等4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抓好2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新创建3个主导产业产值超过2亿元的市级农业产业强镇,培育2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建设现代农业项目100个、新增投资50亿元以上,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

二、推进乡村文化繁荣发展。一是加强乡村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全面推进4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电气线路套管敷设和安装智慧用电系统,消除乡村文物安全隐患。建立四级非遗名录体系,现有各级非遗项目628 个(其中国家级36个,省级128个,市级262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名录(名册)5个,南音荣膺文旅部“优秀保护实践案例”。建立四级传承人体系,现有各级代表性传承人1683人(其中国家级53人,省级204人,市级705人)。在全市累计征集、编辑300多条乡村特色文化故事;出版《泉州乡村文化记忆》《泉州歌诀杂录》。二是完善乡村公共文化设施。连续5年将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累计投入市级资金1200万元,建设市级示范点120个。2022年在全市实施“建设24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打造便民文化圈”为民办实事项目。逐步实施从市级到村级图书馆“通借通还”的总分馆制。全市建成250多家“百姓书房”,构建“15分钟阅读圈”,并逐步将“百姓书房”延伸至乡村,全市设在乡村的“百姓书房”共有80多家。三是培育乡村旅游精品。积极融入“全福游、有全福”旅游品牌建设,提升乡村旅游的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引导打造主题鲜明、功能完善、生态优美、宜游宜居的精品旅游村。策划推出15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注重乡村旅游宣传营销,将乡村旅游品牌纳入“海丝泉州”“全福游、有全福”营销体系,扩大泉州乡村品牌知名度。四是繁荣乡村文化活动。持续实施“万千百十”文化惠民工程,已举办“百姓大舞台”活动200多场,推动每个县(市、区)建有“百姓大舞台”固定展示点。组织全市各文艺院团开展公益性演出,以剧场定点演出和下基层演出相结合的方式,让百姓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近两年来完成戏曲下乡等公益性演出900多场。发展乡村数字文化,建成“泉州文化云”项目,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整合全市公共文化资源和数字文化资源,服务乡村群众。

三、打造乡村文化IP。深入开展“一域一品牌”活动,结合乡村地域文化特点和独特乡贤文化,深入挖掘欧阳詹、李贽、郑成功、李光地、留从效等历代知名人物流传的家风家训精神内涵,以“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为抓手,用好善行义举榜、镇村道德讲堂,开展乡风评议、好家风建设活动,培育镇村道德文化特色品牌,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崇德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如,2002年6月15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的习近平同志莅临永春县大羽村视察新农村建设成果时,指示大羽村的新村建设和文化发展要“因地制宜、独具特色、融合白鹤拳文化、保护自然生态、发展高附加值高商品率的农副产品”。大羽村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发挥党支部核心引领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弘扬白鹤拳文化,通过建设中国永春白鹤拳史馆、演武场、白鹤栈道、郑礼文化园、武德文化墙,白鹤拳进乡村、进校园,注册“白鹤拳”商标等措施,全面培育白鹤拳文化产业,形成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有力带动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增收”。

四、打造乡村振兴IP主题“城市会客厅”试点。聚焦文创发展,整合乡村闲置的土地、房屋资源,邀请文创专家、旅游业内专家等融合IP主题元素,对其进行重新改造,探索打造乡村振兴“城市会客厅”。如晋江市对梧林社区的保护和开发,坚持固态保护、活态传承、业态提升的理念,做到见人见物见生活、留形留神留乡愁。对社区核心区现存明朝百福墙、清朝官式红砖大厝、近现代哥特和罗马式洋楼、番仔楼等各式古建筑136幢进行保护修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朝东楼、德鍵楼、侨批馆以梧林近代建筑群成功申报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除了对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外,还深挖梧林社区人文历史,整理侨居、侨史、传统工艺资料,打造梧林侨史馆;采访梧林老华侨,记录《梧林口述档案》;组织地方文史专家修编村史侨史,出版《梧林故事》。为原住民配套建设400套闽南侨乡风格的安置房和优质市级公办实验幼儿园,保留家门口的“生活圈”,充分保障群众权益。2017年至今,累计投入7.36亿元。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扎实抓好水稻功能区建设,严格保护耕地,坚决遏制“非粮化”,严格禁止“非农化”,支持新建现代化养猪场、设施蛋鸡养殖基地等,保障“菜篮子”产品丰富价稳。持续实施乡村文化设施提升工程、乡村旅游精品培育工程、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工程、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等四大工程,提升乡村公共文化设施,丰富乡村文化供给,培育乡村旅游精品,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扎实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指导全市各地深入挖掘文化特色,因地制宜打造IP品牌,以文化人,涵育文明乡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最后,非常感谢您对我市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在今后的工作中多提宝贵意见,继续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领导署名: 曾国志

联 系 人: 颜硕丰

联系电话: 22371639

 

泉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7月18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