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农函〔2021〕80号
答复类型:B类
关于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
第2021188号提案的答复函
陈荣顺委员:
《关于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第2021188号)由我单位会同市交通运输局、林业局和商务局办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我市农产品加工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在休闲类食品加工方面,成为全国生产集中度高、区域特色鲜明的地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20年,泉州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1.42亿元,增长1.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59元,增长6%。
(一)总量持续增长。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264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294.41亿元,增加值308.91亿元,比增6.0%。2020年,增加值313.54亿元,比增1.5%,约占全省20%,位居全省第二,糖果产量约占全国20%,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7件及“全国食品工业强县”2个(晋江、惠安)等荣誉称号,涌现出达利、盼盼、友臣、金冠、雅客、安记、回头客等一大批龙头企业。
(二)结构不断优化。多年来,我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始终把农产品加工业列为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和扶持,各地充分发挥粮油、肉蛋、果蔬茶、水产品等优势,以特色农产品的资源转化、加工增值、纵深开发为主,经历了从小到大,由传统手工作坊不断向精深加工、食品制造的现代化企业发展,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有效地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水平。制定出台《泉州市乡村产业振兴专项小组工作方案》(泉农综〔2019〕36号),计划到2022年,新建和改造120个以上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处理中心,其中分种类为茶叶初制加工中心75个以上,蔬果采后商品化处理中心31个以上,粮食烘储加工中心4个以上,林竹、花卉产品初加工中心10个以上。至目前,全市已完成新建和改造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处理中心66个,其中茶叶45个、蔬果19个、粮食2个。2021年,计划完成新建和改造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处理中心23个,其中茶叶15个、蔬果7个、粮食1个,进一步推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技术改造升级,着力打通农副产品由产品向商品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如2020年全市精制茶产量达7.95万吨,比增1.7%。扶持林产品就地加工,对祥山大果油茶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符合要求的油茶、笋竹等林产品加工企业进行补助;推动永春香产业发展,永春香产业园区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国家永春香产业示范园区”,奖励永春县福建兴全香业有限公司“金水堂永春篾香”、永春达盛香业股份有限公司“达盛香业永春篾香”获福建名牌农产品称号。其次,扶持发展一批运行能力强、规模大龙头企业。计划到2025年,全市培育130家以上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市级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总收入达500亿元,产值超5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3个。
(三)区域特色明显。立足区域实际,充分发挥各县(市、区)产业特色优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精心培育,发展壮大,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链条。如糖果、饼干以晋江、惠安为主,饮料以惠安、永春为主,茶业以安溪、永春为主,水产品以石狮、惠安、晋江为主。同时形成了以泉港福海粮油、南安官桥粮食城等为龙头的粮食制品生产加工,以安溪八马茶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茶叶生产加工,以惠安中绿公司等为龙头的蔬菜生产加工,以石狮华宝明祥、闽南水产等为龙头的水产品加工,以石狮万里香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肉类生产加工。
(四)产业加速集聚。大力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把发展工业园区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不断完善园区功能、提高档次上下功夫,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空间集聚。“十三五”时期,我市积极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农业产业强镇,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建设,集聚要素资源,不断夯实基础设施,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带动产业提质增效。安溪县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亿元,创建区茶园23.62万亩,占该县茶园面积的40%,实施建设项目51个,带动投资13.5亿元。永春五里街镇、岵山镇,晋江东石镇,德化上涌镇,南安蓬华镇获批农业部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000万元/个,主导产业涵盖永春芦柑、岵山荔枝、晋江胡萝卜、德化稻米和南安脐橙。其次,积极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农民创业园(示范基地)。晋江现代蔬菜产业园、惠安现代蔬菜产业园、永春现代芦柑产业园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财政补助1000万元/个,主导产业蔬菜、水果。安溪县、永春县获批创建省级农民创业园,晋江、南安、惠安、德化、泉港获批创建省级农民创业示范基地,简称“二园五基地”,省财政每年扶持省级农民创业园500万元/个,扶持省级农民创业示范基地140万元/个,主导产业涵盖茶叶、蔬菜、食用菌、水果、畜禽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再者,创建市级农业产业园11个,市级财政累计安排补助资金1700万元(2018年600万元、2019年550万元、2020年550万元),今年计划安排补助资金550万元,以规模化蔬菜、茶叶、水果、生猪、蛋鸡、食用菌等种养基地为依托,通过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建设现代生产要素聚集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打造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制定出台《泉州市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4222”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泉委振兴办〔2021〕15号),“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实施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4222”工程,建设4个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00亿元的重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个以上重点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以上农业产业强镇、200个以上“一村一品”专业村,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向园区集聚集中,构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产业强镇,发展各具特色“一村一品”专业村,补短板、延链条、扬优势,培育产业新业态,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五)农村基础设施持续完善。一是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十三五”以来,全市建设改造农村公路1384公路,完成投资36亿元,是“十二五”时期总投资3倍以上,安南永德建成一批“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108公里,乡镇基本实现通达3级以上公路,85%以上的建制村通达双车道以上公路,100%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节点覆盖率达100%、100%和95%。2021年计划建设改造农村公路100公里,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00公里,改造危桥15座。二是大力推动“快递下乡”工程。全市已建成镇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55个,村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724个(已在41个贫困村建设电子商务服务点,安溪县贫困村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已实现全面覆盖)。其中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已入驻德化县、泉港区、南安市、安溪县、永春县5个县域,共建设122个门店。其中7个体验店、21个电器合作店、57个天猫优品服务站、37个农村淘宝服务站。在安溪试点整合邮政、泉州交发集团、泉运实业集团等企业资源,全面建设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平台,完善农村快递服务网络,快递服务实现乡镇全覆盖,实现行政村100%直接通邮。至目前,全市建设完成1个县级电子商务仓储物流配送中心、1个农品冷藏库、24个镇级电子商务物流仓储中转站、277个村级快递物流配送服务网点。三是助推农产品上线上行。拓展新零售,导入网红经济,助力品牌企业转型拓展线上营销渠道。支持 “1248商城”、晋江的“园绿园”和“闽南便民购物网”、南安的“掌管生活”和“七彩生活”、安溪的“茶多网”、永春的“山农社”等农产品电子商城平台建设,不断壮大农村电商市场主体,扶持本土农特产品上行,提升优质农特产品品牌形象。如安溪的乌龙茶在农产品网络零售额排名第一,德化成为网上最大的陶瓷茶具供应地。
乡村产业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技术、资金、人才、信息、市场、渠道、法律、法规等方方面面,而且乡村产业项目投资较大、见效较慢、周期较长,制约了乡村产业进一步发展。“十四五”时期,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奋斗姿态,主动作为,深入实施《泉州市“十四五”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着力推动农业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感谢您对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我市现代农业的建设和发展,提出更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领导署名:陈振荣
联 系 人:刘立新
联系电话:22390740
泉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6月23 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