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壮大村集体经济 助力脱贫攻坚
2020-12-17 浏览量:

  今年来,福建泉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强基促稳”三年行动方案,多措并举,集中力量攻坚“空壳村”“薄弱村”“低收入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亮出了一张张漂亮的“成绩单”。 

  党建引领 激活发展动能

  泉州市积极探索资源开发、项目带动等集体经济发展有效形式,泉州市委组织部牵头泉州市农业农村局和市财政局,于2019年、2020年分别遴选25个、67个低收入村为省级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试点村,每个村配套60万元,省市县三级共投入5520万元。

  该市各地在党建引领,提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也有许多典型案例:如台商区依托农信社,实施“党建+金融”双基联动,先后为阳光、后海等村提供“整村授信”服务。安溪县引导电商协会党委对口帮扶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党支部,为电商扶贫注入“红色动能”,增强贫困村自身发展能力;该县的虎邱镇推行“党组织+乡贤”模式,吸收优秀的乡贤加入党组织。乡贤党员发挥补位和辅助作用,致力乡村发展。仅该镇竹园村一个村的乡贤党员倡导成立的“美丽竹园”筹建会,就收到捐款260余万元,争取上级支持修建公路4条约18公里,兴建幼儿园1座,整治过境河道1.3公里,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德化县创新推行以城乡统建为主体,通过跨村联带助推薄弱村发展。如该县三班镇党委引导4个村以党组织联建为载体,共建戴云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三个村发展270多户养殖专业户。泉港区推行“政府+企业+合作社”和“党建+金融助理”模式,11个村获取30万元的“乡村振兴贷”,投资入股区城乡经济投资公司,承接道路养护、餐厨垃圾清运等市政服务,每村每年村财增收5万元以上。

  当地主导 资源政策“给力”

  为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近年来,泉州市出台多项扶持政策:2018年,由泉州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农业局联合印发《泉州市发展壮大薄弱村集体经济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泉委组综〔2018〕32号);2019年,三部门制定了《泉州市2019年发展壮大薄弱村集体经济工作方案》(泉农综〔2019〕22号)。

  南安、晋江、永春等地也分别根据当地实际,出台相关政策,有效助推当地村集体经济发展。如,晋江市委市政府印发了《晋江市精准帮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九项措施》的通知(晋委发〔2017〕23号),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坚持抓乡促村、坚持以点带面、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剖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困难及其成因,鼓励、提倡村书记兼任村主任、兼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力,进一步让群众明晰“惠从何来”。

  抱团发展 助力集体增收

  近年来,泉州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路径,面向市场探索多种发展模式,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2018年、2019年,市级财政按照1:1的奖补比例,下达村集体经济创收项目奖补资金1029万元、1971万元;2019年初,第五批省派泉州驻村工作队创新提出“抱团招商置业合作”模式,组织永春县10个省级扶贫村共同出资1122.8万元,购置综合楼物业,租赁给某医院。根据合同约定,10个村签约首年即可获得80多万元的租金收入,此后每2年递增5%,20年合同期内可获得租金收入约1970万元,每村年平均收入近10万元。同时,2019年3月,省派驻村工作队协调德化县9个省派驻点村联合出资635万元,购买德化县店面,承租20年,并引进某眼科医院入驻,通过店面出租增加村财收入,为这些贫困村整体脱贫提供了长效机制。市级财政对这两个村财创收项目大力支持,对永春县和德化县分别予以200万和180万元的资金补助。

  石狮市祥芝镇古浮村以土地评估入股,合资成立石狮市古浮湾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共同开发运用,通过国有资本的带动效应,经营项目、加强招商引资,促进集体资产资源加快发展,预计每年可增加村财收入30余万元;鸿山镇伍堡村扩建农贸综合市场年收入100万元。南安市梅山镇通过幼儿园、山围塘整改,每年增加租金收入5万元。

  项目带动 亮出漂亮“成绩单”

  为了让村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泉州利用集体经济的组织优势,整合资源,集中用力、精准发力,努力实现规模效益。

  2018年、2019年、2020年泉州市级财政分别安排2500万元、3000万元、3700万元用于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建设;市级财政2018年、2019年、2020年各安排资金600万元、700万元、700万元,共支持100个入选村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联结机制,按照“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分配方式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此外,泉州还积极向省级争取将该市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薄弱村扶持发展试点范围,有力支持了该市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此外,泉州还健全完善强化村财管理的“三资”监管长效机制,出台村集体“三资”管理意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时近年底,泉州亮出了一份让人眼前一亮的“成绩单”:经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初步统计,预计至2020年底,泉州全市农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10万元的村全部消除;经营性收入10-20万元的村占比近30%,2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70%。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