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三期 加强监测、严防草地贪夜蛾爆发为害
2020-04-02 浏览量:
 

草地贪夜蛾又称秋黏虫,为去年新迁入我国的危害性极强的害虫,该虫具有适生区域广、迁飞能力强、繁殖倍数高、暴食危害重、防控难度大的特点,是重要的农业害虫。可取食玉米、水稻、甘蔗等80余种植物,严重威胁我市农业生产安全。

一、幼虫主要形态特征:

低龄幼虫体色呈绿色或黄色,体长69 mm,头呈黑或橙色。高龄幼虫多呈棕色,也有呈黑色或绿色的个体存在,体长3050 mm,头部呈黑、棕或者橙色,具白色或黄色倒 “Y”型斑。草地贪夜蛾幼虫最明显的特征是其腹部末节有呈正方形排列的4个黑斑,头部呈明显的倒“Y”型纹。

二、主要为害症状:

在玉米上,13龄幼虫通常在夜间出来为害,多隐藏在叶片背面取食,取食后形成半透明薄膜“窗孔”。低龄幼虫还会吐丝,借助风扩散转移到周边的植株上继续为害。46龄幼虫对玉米的为害更为严重,取食叶片后形成不规则的长形孔洞,也可将整株玉米的叶片取食光,严重时可造成玉米生长点死亡,影响叶片和果穗的正常发育。此外,高龄幼虫还会蛀食玉米雄穗和果穗。

三、发生实况:

根据监测,该虫已于近日在我市惠安、泉港、石狮等地的玉米地上发生为害。惠安41日调查平均株为害率3.45%,最高6%,平均百株虫口密度3.45头;泉港调查,平均株为害率5.6%,高的为13.3%,极个别田块呈现明显的为害中心。目前田间幼虫为2-3龄,且我市春玉米大多处于幼苗至拔节期,植株生长旺盛,非常适宜草地贪夜蛾取食为害,若不及时防治,该虫将有暴发危害的风险。

二、防治意见

(一)各地植保部门要加强调查,发现虫情及时上报并指导农户进行防治。 
     (二)科学开展防治工作,推广使用物理、生物调控技术,优先选择使用生物农药,应急开展化学防治。 

 1、诱杀成虫:利用灯光诱杀或性诱的方式,诱杀成虫,减少产卵,降低为害。 
        2、生物防治:在卵孵化初期选择喷施白僵菌、绿僵菌、苏云金杆菌制剂等生物农药。      

 3、化学防治:由于该虫主要在玉米心叶及周边嫩叶为害,因此防治方法应以点喷为主,直接对准玉米心叶位置或雄穗、雌穗等部位精准喷施农药,同时力求在低龄幼虫期喷药防治,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防治药剂可选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推荐的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喷雾防治,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多杀菌素等。
      (三)加强宣传培训,提高群众防治意识。各地要积极开展宣传培训,通过开展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等多种形式开展草地贪夜蛾防治宣传,让农民了解掌握草地贪夜蛾的识别要点和防治技术,积极主动开展草地贪夜蛾防治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