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科所为推进泉州现代种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2021-12-29 浏览量:

  2021年,市农科所坚持以种质资源保护为基础,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以服务泉州农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结合项目实施,扎实推进平台建设、作物育种创新、新品种配套技术研究集成与良种繁育、示范推广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进一步提升育种创新能力,为助推泉州现代种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一是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得到加强。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观测监测。承建国家种质资源泉州观测实验点,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签订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观测监测任务书,继续开展甘薯、花生、大豆、龙眼、芒果、柠檬种质观察监测。持续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引进保存、鉴定利用研究。配合各县(市、区)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开展泉州甘薯传统优质品种保护与利用、延陵丝瓜脱毒与提纯复壮等研究利用项目,编制菜用甘薯种质管理系统;在做好原有农作物种质资源种植保存鉴定的基础上,新引进农作物种质资源226份,进行试种观察、鉴定评价,筛选出一批优异种质资源。完成国家和省级生产(区域)试验任务。依托省级农作物区域试验站,完成8组国家、省级大豆生产试验、区试,参试品种(系)63个,3组省级甘薯区试,参试品种28个;省级水稻不育系鉴定试验参试品种22个,省优质稻品种品质鉴评品种稻谷集中种植取样,参评品种55个等种植试验观察任务,为持续开展种业创新奠定基础。

  二是种业创新取得新突破。一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独立完成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花生品种‘泉花551’的选育与应用”项目通过专家组成果评价,整体达到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泉花551’的育成是我市乃至南方花生育种的一项新突破,已在国内13个省(区)累计推广种植超1000万亩,创造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批新品种获审定(登记)。育成了2个薯类作物新品种获国家品种登记;2个粮油作物新品种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初审,合作育成2个杂交水稻新组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一批新品种参加各级试鉴定。推荐5个粮油作物新品种参加国家和省级生产试验,34个粮油作物新品种参加国家和省级区试或多点鉴定试验,17个新品系参加DUS测试。一批实用技术获专利授权。开展新品种高优栽培、淮山原种繁育、花生芽菜生产、旱地杂草香附子防除药剂筛选、果园生态栽培等技术研究集成,获得专利授权18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为新品种示范推广提供配套技术支持。

  三是科技服务成效显著。强化新品种繁育与示范推广。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结合国家花生和省级水稻产业技术体系试验(推广站)站建设与项目实施,在泉州、三明、莆田、南平、平潭等地建立粮油作物良种繁育、展示示范基地21个,示范面积1698亩,其中百亩示范片7个,繁育甘薯种苗500多万株,加快新品种推广应用。据初步统计,2021年度在全市推广新品种、新技术50万亩。与市农业农村局和市科协联合举办首届泉州市优质水稻品种品质鉴评活动,全市16家水稻种植企业选送22个样品参评,评选出金奖1个、银奖2个、铜奖6个,“以评促推、以评促优”,推进现代水稻产业提质增效。深化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帮扶活动。与5家农业企业签订农业技术支撑合作协议,组织种业创新和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携带种子、种苗、技术,有针对性开展技术指导与产业帮扶,全年累计赠送粮油作物种子8760公斤、甘薯种苗12万多株、香草种苗3万多株、果苗400多棵。加大科普宣传与技术培训力度。制作科普、培训教材(课件)28个,编辑《侨乡现代农业》4期、实用技术资料汇编2册,组织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观摩12期次、参训人数426人次;在“福建科普”频道“空中课堂—乡约科普”和市星火科技远程培训中主讲6期10个专题,受训人数1.8万多人次;协助市县举办农业科技培训31期38专题,受训3642人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