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115号建议的答复函
2020-05-10 浏览量:

   

  泉农函〔202047 

  答复类型:B 

    

  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115号建议的答复函 

    

陈达勇等5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美丽乡村向乡村振兴推进发展的建议》(第1115号)由我局会同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教育局等单位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们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夯实产业基础,厚植生态优势,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多次召开工作会、协调会部署安排,出台乡村振兴五年规划和市委1号文件。目前,我市“五大振兴”工作特别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一定成效,逐步实现美丽乡村向乡村振兴提升。 

  一、主要做法 

  (一)产业振兴稳步向好发展。印发《泉州市乡村产业振兴专项小组工作方案》,在做强做优做大茶叶、蔬菜、水果、畜禽、水产、林竹、花卉苗木等7个优势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加快培育食用菌产业、乡村旅游业、乡村物流业,形成10个优势特色产业。“五百示范项目”扎实推进,创建省级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35个、“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示范村40个,建设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中心23个,评审认定第九轮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24家,新增“三品一标”认证42个,永春县五里街镇、晋江市金井镇围头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示范村镇。 

  (二)人才振兴体系逐步健全。为给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制订《泉州市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方案》,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参训人数4742人;推荐200名农业大户参加学历教育;培训农村建筑工匠1308名,公布农村建筑工匠1201名;组织农村青年3000多人参加创业就业培训;联系青商会等创业导师,结对帮扶60人;全市1875家村卫生所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培训全科医生1941人、乡村医生5000多人,共有村级人口健康助理员2800多名。健全乡村教师补充机制,通过新任教师公开招聘、专项公开招聘、在人员规模控制数内招聘编外合同教师等方式提前储备师资,为乡村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三)文化振兴载体不断丰富。连续四年将村(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累计投入市级资金960万元,建设96个市级示范点。以整合资源的方式建设 了79家“百姓书房”,并逐步将“百姓书房”延伸至乡村,全市设在乡村的“百姓书房”已有29家。持续实施“万千百十”文化惠民工程,深入组织开展“三下乡”“欢乐泉州”活动,繁荣乡村文化活动。加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积极推进传统村落文物保护利用,完成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项目。推进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建设21个整体性保护重点区域,建成10个非遗展示馆、100个非遗传习所、1000个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示范点。培育乡村文旅融合精品,积极融入“全福游、有全福”旅游品牌建设,提升乡村旅游的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晋江金井镇围头村、永春五里街镇大羽村、德化国家乡佛岭村等3个村获评首批福建省金牌旅游村宣传对象,崇武镇、岵山镇、围头村、大羽村、占石村入选我市首批“六大旅游产品”。 

  (四)生态振兴呈现梯次提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有序推进划定并严守生态保防红线、实施“清新水域”工程、实施“清洁土壤”工程、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写修复工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加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等六方面重点任务。同时,实施139个“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建设,打造7条美丽乡村景观带,德化县焦溪-瑞坂美丽乡村景观带创建省级优秀示范景观带。委托团队总结我市美丽乡村建设1.02.0经验,探索制定我市美丽乡村建设3.0标准。推动1549个村庄纳入“绿盈乡村”建设,认定539个绿盈乡村,其中包括70个高级版、166个中级版和303个初级版。人居环境整治方面,继续按“5个有”工作标准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常态化机制,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在全市133个乡镇垃圾转运系统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又新建改造11座乡镇垃圾转运站;全市建成农村公厕524座(乡镇公厕135座、农村公厕389),新建改造农村户厕26233;完成新建改造三格化粪池85130户,整村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467个村;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3.24%整治既有农房(裸房)13671栋;完成农村公路路网建设213.425公里,完成危病桥改造33座,建成生态示范路196公里。 

  (五)组织振兴发挥引领作用。推动各地举办村干部培训班642期、培训2.4万多人次;选派192名村党组织书记到152个先进村开展挂职锻炼。完善村党组织规章制度,出台《贯彻<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提高党支部建设质量六条措施的通知》《关于完善和落实村级民主议事协商制度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出台《泉州市村级班子绩效考评工作指导意见》,提出5条具体指导意见,推动各地构建差异化激励约束机制,解决村干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问题。注重政治激励,对各地在推动乡村振兴中表现优秀的村党组织书记进行宣传表彰,14名村党组织书记被评为“泉州市优秀共产党员”,24名被评为“泉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强化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95.1%的村完成外观标识规范工作;建设29个乡村党建文化走廊;洛江区罗溪镇构建党建“同心圆”案例入选首批20个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同时,结合全市“强基保稳”三年行动工作部署,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一村一策”制定整顿工作方案,并顺利完成整顿提升。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2020年是全面深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一年,我们将坚持高站位谋划,高质量推进2020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一是全面完成脱贫攻坚收官任务。建立健全防返贫、控新贫、稳脱贫机制,强化产业、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及扶贫小额信贷等相关扶贫政策,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水平。二是全力抓好农业稳产保供给。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确保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9.8万亩、总产49.3万吨,创建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34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28个、省级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中心37个、“三品一标”认证20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7个。加快促进生猪稳定生产,确保生猪年末存栏84万头、全年出栏151万头。三是全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对标“一革命四行动”,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四好农村路”“七库连通”“百兆接入”等道路、水利、通信工程建设,推动全市60%以上涉农村庄建成“绿盈乡村”,实施“百城千村”绿化美化工程,推进村庄“四旁”植树绿化。持续实施“乡村教师教师素质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提升”“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等三年行动,完善农村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培育一批乡村生态振兴先进典型,打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泉州样板”。四是全心培育优良乡风民风。厚植乡土文化,建设24个村(社区)文化中心示范点,力争全市所有行政村(社会)100%建有基层综合文服务中心。继续创建一批省级旅游村、星级休闲集镇、旅游村,加大对农村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重点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的文化小镇。塑造乡风文明,探索实施标准化、分层次的乡风文明达标升级机制。推动基层善治,深化“强基促稳”三年行动。五是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充实基层工作力量,持续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选派第一书记,并向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拓展。规范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实行“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为党组织服务群众提供阵地保障;继续推动乡村党建文化走廊建设,营造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落实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制度,形成齐抓共管、通力配合工作格局。推进试点示范带动,加快4个重点县、13个特色乡镇、145个试点村项目建设;持续打造14条乡村振兴示范线路,形成连片示范效应。 

    

  分管领导:陈建兴 

  经办人员:陈诗国 

  联系电话:28380053 

    

  泉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059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