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乡村绿水青山 绘就生态宜居画卷
2021-11-03 浏览量:
中国网 2021-10-28 16:25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18年以来,福建泉州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的“泉州样板”。近日,泉州从64个乡村振兴典型示范村(成效显著村)、实绩突出村典型案例中,评选出15个2020年度乡村振兴试点村典型案例,从中总结提炼出“产业兴旺型、生态宜居型、乡风文明型、治理有效型”四类乡村振兴样板,并结合试点村的实际案例,对每个样板进行剖析,梳理其可供借鉴推广的发展模式。

中国网讯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近年来,福建泉州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推进,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农村发展方式更趋“绿色”,一批样板模式脱颖而出。

以“西溪村”为代表的“多维一体”生态宜居模式

西溪村位于泉州市安溪县长卿镇西部,当地以“多维一体”为有效抓手,明确定位发展优势和短板弱项,精准激发乡贤优势力量,建立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培育特色产业形成,探索乡村旅游,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西溪。在建设山水西溪中,西溪村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引领,以玉湖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列入省级重点为契机,实现村容村貌从一处美向全域美、一时美向持久美、外在美向内在美、环境美向生活美转变。

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持续创新“多维一体”工作法,上下、左右、新旧“碎块化”推进项目建设,内培外引,凝心聚力,多点开花,开创西溪乡村振兴建设新局面。

溪堤景观 西溪村 供图

以“外碧村”为代表的 “乡土记忆” 生态宜居模式

永春县东关镇外碧村位于东关镇东部,地处丘陵地带,当地以“碧溪风情·乡土记忆”为核心,围绕“耕读传家、家风家训”主题,聚焦生态宜居精准发力,建设永春家风家训文化园、党建文化走廊、沐野拾光农耕园等,做足文化,精心规划旅游线路,建设旅游服务中心做活旅游业态,以旅游特色产业带动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激活产业造血功能,建立以产业振兴为主线,人才振兴为支撑,组织振兴为保障,文化、生态协同发展的现代乡村治理体制,将外碧村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外碧村通过生态宜居治理,全村规划建设更加科学合理,村庄变得更加和美,来村旅游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人气不断聚集,绿水青山正变为广大村民的金山银山。

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坚持做到“留住乡土味、建设宜居环境、推动产业发展”的“三结合”,充分挖掘妈祖文化、华侨文化、乡村文化资源,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记忆”生态宜居示范村。

外碧村村貌 外碧村 供图

以“新庵村”为代表的“点绿成金”生态宜居综合发展模式

位于泉州市洛江区中北部的新庵村依托新庵岭闲置三层楼房,引进福建口袋精酿啤酒有限公司,打造集啤酒工厂、花园式餐酒吧、创客空间于一体的网红打卡地。深化与泉州海丝野生动物世界合作,通过村级综合楼出租、土地流转、经营熊猫美食园等方式,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约60万元。通过入股分红等方式,引进种植11亩黄金枸骨壮大村集体经济。改造仰恩湖畔仙境水上游公园,打造集仰恩湖畔花海、沿湖风景、灯光夜景、公益培训、特色餐饮等为一体的休闲庄园。该村深入实施“红色动力”工程,牵头打造区域联动党建“同心圆”,发挥山水生态环境优势,推动村级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仰恩湖畔花海 新庵村 供图

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强化党建引领,区域互动,将绿色生态转化为富民强村新动能,“点绿成金”探索产业振兴新亮点,将“荒地”变“景点”,将“景点”变“产业”,将“产业”变“效益”,闯出了一条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宜居综合发展模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